2009年全国“电脑鼠走迷宫”总决赛
第一名陕西科技大学代表队
2009年全国“电脑鼠走迷宫”决赛于11月8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赛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嵌入式系统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和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协办。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为每个邀请高校免费提供2个能初步简单行走(暂无智能算法)的电脑鼠MicroMouse615及IEEE标准1/4迷宫,同时还提供了配套的开发工具和指导书籍,并且已经联合一些高校,开办与此有关的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MicroMouse615电脑鼠的微控制器采用了TI半导体公司的Cortex-M3内核的ARM处理器LM3S615。
行进中的电脑鼠
参加决赛的37支队伍是全国9个分赛区的优胜者。值得一提的是,宝岛台湾的龙华科技大学也派出两支队伍参加了比赛,而且其中一队获得了世界电脑鼠走迷宫比赛的第三名,他们的电脑鼠是自行设计的,颇具特色。
电脑鼠必须采用一定的算法找到终点,同时要找到一条最短的路径,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终点。在迷宫里,每只参赛的“小老鼠”都具有自己的个性,有的 “健步如飞”,有的则“四平八稳”,有的“心急吃不着热豆腐”没到终点就撞了墙,还有的“文文静静”,轻盈的像个大姑娘。偶尔有韧性十足的“小老鼠”,为了能更快地走出迷宫,顽强地搜索着所有路途。所有这些“小老鼠”都凝聚着同学们的智慧和心血。传感器是电脑鼠的双眼,电机是电脑鼠的四肢,微处理器是电脑鼠的大脑。电脑鼠要能够在迷宫里面灵活穿梭,必须有适合在迷宫中快速运行的身体结构。身材娇小的电脑鼠有更大的空间完成转弯和纠正姿势。一只学富五车而又娇小玲珑的电脑鼠需要从机械上面有更多创新。算法的效率决定了解迷宫的效率。优良的电机控制算法能让电脑鼠走得更快更平稳,降低微处理器负荷。
竞赛评委会主任陈章龙教授向记者介绍:“这个比赛与其他电子比赛的不同之处在于,计分是由电脑程序完成的,迷宫的结构也是电脑随机抽取的,达到了真正的客观、公开、公正、公平。希望明年有更多的高校和社会人士参与。同时,组委会更加希望电脑鼠由学生们自己设计,除了人工智能编程方面的能力以外,还要考验参赛者对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控制技术应用与人工智能技术等多方面的应用经验和实践能力。1972年起国际电工和电子工程学会(IEEE)就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性的电老鼠走迷宫竞赛,我国内地起步较晚,设计的电脑鼠跟世界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例如,今天可以看到内地高校的电脑鼠在速度、算法等很多方面都不如台湾龙华大学的电脑鼠,他们的电脑鼠,比我们的多了在电脑鼠侧面的传感器,可以保证不碰壁,通过在算法上的优化实现电脑鼠斜线行驶。当然我们的电脑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前两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举办的比赛中,能到达终点就已经很不错了。开展这样的竞赛资金的缺乏也是一个问题,很感谢向周立功这样热爱科学的企业家投身到这项比赛中来。”
在“稳定性”和“速度”、“中间法则”和“右手法则”、“停止转弯”和“连续转弯”等各方面的取舍上,各支队伍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最终,陕西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代表队分获前三名,冠军队成绩为15.7秒。特别创新奖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获得。另外陕西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获得了一等奖,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获得了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