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三水高新技术产业各领域目前已集聚了一定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三水将重点打造三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其中一大产业集群就是抓住三水新城打造电子通信产业园机遇,发挥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路通信”)、粤海信等通信龙头企业的引导作用,打造电子通信产业集群,把三水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电子通信产业基地。
将时间轴回拨到上世纪90年代,三水乃至佛山的电子通信产业演绎了群雄逐鹿的“产业江湖”,创造了一段时期的产业辉煌。当年的三水,除了健力宝,最让人引以为傲的就是电子通信产业。
物联网前夜,盛路通信、佛山澳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信科技”)都已经开始提前布局。
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三水能否再创电子通信产业辉煌?
提前布局5G时代
盛路通信赢得
中国移动及华为的大订单
“从4G走向5G,就像是铁路到高铁的转变。”盛路通信董事长杨华表示,5G是非常广的范围,涉及万物互联、工业4.0。未来自动停车系统、环保自动监测系统、人工智能、远程医疗都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盛路通信早已做好了准备。从传统通信产业向万物互联转变,盛路通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去年年底,盛路通信中标了中国移动的载带物联网业务。今年,盛路通信又以微波天线第一名的优势中标了华为的业务。在董事长杨华看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关键所在。“去年9月份,室分天线的市场突然就戛然而止了,所幸我们早在2015年底就开始研发智能化天线转型,所以当别的企业因为室分天线失去市场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前抢占了新市场。”杨华说,他早已预判5G时代不可能再使用室分天线这一传统产品,所以早已开始提前布局。
在4G向5G转变的过程中,盛路通信从未停止奔跑的脚步。早在2016年,盛路通信就投入3000万元在深圳建立盛路物联,拥有600多项专利以及通信协议的盛路物联与华为一同参与了载道物联网国家标准的起草,目前该标准已经进行公告。“这可以说是我们在5G到来前已经占领了制高点。”杨华的底气来自于不断积累的技术实力。
2015年,盛路通信以7.5亿元收购了南京恒电。作为一家有着20多年技术积累的军工企业,南京恒电为盛路通信带来了不可复制的技术。将军工技术民用化,盛路通信研发了面向第五代移动通信的智能终端系统,与华为、美国康普进行大规模合作。如今,在欧洲发达国家,盛路通信的新产品已经得以运用。
盛路通信的产品遍布全球,这也让杨华很自豪。去年在非洲纳米比亚的一家宾馆中,杨华看到了华为设立的一个基站,其中就有盛路通信的天线。随后,他前往美国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在女儿所在的大学体育馆也同样看到了盛路通信的天线。“每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我都会去留意是不是能看到盛路通信的产品。”杨华坦言,每当这个时候都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与喜悦。
跟着技术人才走
造人才培养沃土让企业不孤单
从1996年开始与华为进行合作,盛路通信已经成为华为最高级别“P”级供应商,可以享受合作优先、货款优先等诸多便利。如今,盛路通信每年与华为的合作份额超过3亿元。“华为成就了盛路的今天,盛路也支持了华为的发展。”杨华这样评价盛路通信与华为之间的合作。
“华为有想法,我们马上跟上做研发。”杨华介绍,盛路通信会依据华为的需求进行研发。目前盛路通信研发的5G主站天线就已经与华为、爱立信进行深入合作。今年2月,这一款新研发的天线已经在巴塞罗那进行展出。“目前在全国能够做出这一款天线的企业不超过3家,我们的技术领先了1至1.5年。”杨华颇为自豪的说道。
盛路通信的成功,与其科研创新是分不开的。“每年盛路通信的研发经费都占到了营业额的5%,一直是逐年增加的。”杨华介绍,今年盛路通信投入300万元研发经费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
今年9月,盛路通信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培养的9名研究生就将来到盛路通信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训。
事实上,三水打造电子通信产业集群,杨华认为最重要的就在于本土人才的培养。“有人才才有技术,要做好电子通信产业园必须聚集人才,最好能够有自己的大学或者研究院。”杨华坦言,自己在10多年前就一直呼吁佛山建设自己的高水平理工大学。
“目前电子通信产业园的企业普遍规模小,缺乏核心技术,所以要发展必须要足够的人才支撑。”杨华以中山为例,中山有自己的电子科技大学,每年有近1万名毕业生,对于当地电子通信产业的发展无疑带来了很好的基础。
杨华坦言,找人留人一直是企业面临的大问题。“哪里有技术,哪里有人才,就去哪里。”杨华介绍,近期盛路通信将投资3000万元在北京设立公司,与北京邮电大学进行合作,开发5G光前传设备,这是万物互联时代“兵家必争之地”。
“还是希望三水能够有更多的本土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在企业招人留人方面有更多的实在举措。”杨华介绍。
招人难留人难一直困扰着盛路通信。“工业园区的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我们在这里还是比较‘孤单’的。”杨华坦言,目前盛路通信每年有3亿元的采购在外地,甚至设备配件都需要去到东莞采购,本土企业无法满足技术要求,这一点让他觉得颇为可惜。“想当年都是别人来佛山采购设备零件的,我们错过了一段发展的黄金时期,不能再错过了。”
尽管如此,作为专业从事通信天线生产制造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亚洲第一大通信天线专业制造商,盛路通信一直将总部放在三水,甚至为此放弃了东莞松山湖200亩工业用地指标。“三水乃至佛山的营商环境是真的很好,我也是故土难舍了。”杨华坦言,希望三水乃至佛山能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研院校培育,这样才能让电子通信产业园有活力有生机,企业也就不会“孤单”了。
提前10年研发产品
从丰巢APP看澳信科技的成长故事
随着网购兴起,丰巢已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事实上,丰巢中就有着澳信科技的身影。物品放进丰巢,所有信息数据就会传送给顾客。当顾客取走物品以后,信息也会传送到快递公司。这一整套的信息传送流程,就是澳信科技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澳信科技总经理邓崇毅介绍,目前澳信科技的产品主要在丰巢、摩拜单车、珠宝零售以及电子车牌等领域应用。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澳信科技的市场占有份额逐年扩大。“早在10年前,当时物联网市场还只有10亿元的时候,我们就断定绝对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一直不间断的研发、试点应用,如今单单是物联网零售领域市场就已经达到了100亿元。”邓崇毅告诉笔者,得益于提前规划布局,澳信科技在同行业有了领先的地位,相信将来有爆发式发展。澳信科技最近在进行电子车牌的试点,通过无线标签实现缴费等多种功能,目前已经在5座城市进行试点。“未来这一块将是很大的市场,我们很看好这一领域。”邓崇毅介绍,早在2014年,澳信科技就已经帮助一汽-大众安装了一条汽车零配件输送生产线检测带,也就是说车子只要经过这一条检测带就可以检测到各个零件是否都安装齐全。
在珠宝零售领域,澳信科技的产品更是早已运用。所有珠宝出仓进仓都有实时的数据更新监测。而一旦珠宝售货员离开珠宝托盘一定距离就会自动响起警报。
“我们每年都会把利润的50%用于研发,去年投入了500万元的研发经费。”邓崇毅坦言,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难题。澳信科技每年都会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专业院校招聘,但是很多毕业生并不愿意来三水工作。
三水提出打造电子通信产业集群,在邓崇毅看来,是非常迫切的现实需求。“三水当年电子通信产业非常的发达,现在在电子通信产业园区5公里直径范围内就有30多家企业,上下游企业200多家,通过招商引资让上下游企业形成集聚效益是非常有必要的。”邓崇毅坦言,电子通信产业是有前景的朝阳行业,三水曾经错过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现在必须快马加鞭,下真功夫迎头赶上了。
要打造电子通信产业集群,邓崇毅表示,除了大力度的招商引资,更加是要注重人才培养。这一点与杨华所想的不谋而合。“三水可以和院校合作办分校或者研发机构,这样有了人才也就有了产业的基础。”邓崇毅坦言,电子通信产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人才就是最大的资源财富,这恰恰也是当下的三水所最缺乏的。
此外,电子通信产业园的配套问题也成为企业共同的诉求。“我希望园区能够学习一下深圳园区建设的经验,目前电子通信产业园区生活配套还是非常不完善的,人才公寓、员工饭堂等还是应该有统一的规划。”邓崇毅坦言,现在园区企业还是“单打独斗”,应该实现资源整合实现园区面貌的大改观,才能让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更有抓手。
已经在三水工作创业20多年,杨华也一直有一个期盼。那就是希望有一天,企业所在的南丰大道能够变成佛山的“季华大道”。“更好的规划、更好的配套,丰富的文化底蕴,才可以让园区更有生气与活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杨华说。
■链接
三水电子通信产业的“前世今生”
三水区是华南通信天线产业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通信天线制造企业最集中的县域地区。1988年,“三水市西南电子设备厂”(现为“佛山市三水区西南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三水开始参与通信天线的研发与生产,区域通信天线产业开始起步。该公司以生产拉杆天线、对讲机天线、模拟手机天线为主,是全国生产通讯天线时间最早、规模较大的专业公司,1990年在全国率先获得国家移动通信质检中心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其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欧美、东南亚国家。历经两年多的发展和企业改制,在1991年至1998年期间,先后分离出来了8家通信天线企业,三水区通信天线产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广东盛路通信股份公司的诞生是最大亮点。
1999年至2009年,三水区又有14家通信天线生产企业相继成立,并催生了100多家以通信天线用的五金、塑料等为主要产品的本地供应商,带动了上游产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三水区规模以上通信天线企业达到23家,全区通信天线年生产能力达到5400万套。通信天线产品已远销欧美、日本、印度、东南亚市场。
随着移动通信3G、4G业务的开展,物联网应用的启动,三水天线业形成了以广东盛路科技股份公司为龙头的通信产业集群。目前,三水区现有规模以上天线骨干企业20多家,围绕这些天线产品的生产应用的电子、五金、塑料等企业近150家,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体系。盛路通信成为中国该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该公司建立了“通信天线公共技术检测中心”,促进了无线与射频行业的健康发展。2011年,成功申报全省首个天线行业集群示范区——佛山市三水通信天线行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电子通信产业历经多年发展,也有自己的苦恼。据统计,占有国内90%以上通信天线市场份额的21家国内主要通信天线企业,主要分布在国家五大通信产业园区(基地)。这五大园区(基地)分别是国家(西安)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北京亦庄“移动硅谷”、大唐上海产业园、天津滨海高新区、佛山三水通信产业园。三水的企业主要以基站天线(室外/内)为主产品,上海和苏州的企业主要以终端天线为主产品,西安的企业主要以微波天线为主产品。
三水通信天线产业的产业结构以生产制造为主,产业结构梯度不明显,以研发为主导的核心企业比例不高。企业在高端产品尤其是智能天线领域占有的市场份额不高,企业总体上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制约了三水通信天线企业的发展空间和竞争力。
目前,三水正加大引进通信天线龙头企业,培育本土企业。到2020年,三水通信天线产业年产值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以上,占聚集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占全国的市场份额达到40%以上。到2020年,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联盟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10项以上,参与联盟标准企业达20家以上,广东省名牌产品企业5家以上,实现通信天线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和广东省著名商标达到5项以上。
此外,三水通过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大与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公共技术服务等措施,提高通信天线企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到2020年,产业集群的研发投入比重达到总产值的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以上。微型化、智能化、一体化、集成化等高端产品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通过研发成果的市场转化,使研发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产业公共配套方面,三水将加快建设企业和产业集群门户网站、协同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物流配套服务;开放公共检测设备和测试场等,建立公共技术支持中心,优化产业集群公共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