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华润微CEO李虹:对标英飞凌,三大机遇带旺功率半导体

发布日期:2021-12-29
来源:问芯Voice

  华润微看好新能源汽车等应用及国产替代双碳目标对功率半导体市场的带动,重点看电源管理、电池保护、电机驱动,并围绕特色工艺和先进封装进行布局。

  国内传统IGBT八成靠进口,第三代半导体产品超九成仰赖海外厂商。华润微作为国产功率器件龙头,更直接喊出对标老牌功率大厂英飞凌的目标。

  在 11 月 2 日举行的 2021 年(第 24 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上,华润微电子 CEO 李虹博士围绕功率半导体的市场机遇,以及华润微在这一领域的布局与成果发表主题演讲。

  华润微是国内领先的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 IDM 半导体企业,业务涵盖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制造与服务两大板块。李虹表示:“简单来讲,我们会对标英飞凌,愿景是成为世界领先的工业半导体和智能传感器供应商。”

  以市场地位来看,华润微当前是中国功率器件龙头企业。依据 2020 年的行业数据,华润微在中国半导体制造领域排名第三,在中国半导体 MEMS 十强中位列第三名,并在中国本土 MOSFET 销售额中排名第一。

  中国半导体的突围优势

  从 2010~2020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市场规模增长近 50%,费城半导体指数涨了 8 倍,经历多轮周期跌宕起伏。他指出,在此过程中的每一次向上发展,都有技术的演进加应用驱动,往下的波动往往和全球政治或经济变动相关。

  中国半导体在过去十年也取得长足进步,政策和资本支持起重要作用。他援引两项数据,截至目前,A 股的半导体上市公司已经超过 100 家,募集资金总额超 4000 亿元。从 2020 年初到 2020 年末,申万行业指数中半导体公司的总市值从 538 亿增长到 1.33 万亿,实现了近 25 倍的井喷式增长。

  围绕订单、价格、库存、产能以及销售的流通五个因素,半导体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历经 6 个周期。当前行业处于扩张期,且由于后摩尔时代功率半导体等技术发展,以及 5G、新能源等新应用的涌现,周期的时间正在拉长。未来,中国半导体突围或者赶超世界先进存在几点优势。

  其一是特色工艺,发挥中国巨大的应用市场和产品市场优势。

  其二是先进封装,包括芯片级的集成封装,芯片跟应用的终端电子制造的异构封装。

  其三是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具体而言,中国的电子整机企业,以及信息技术应用企业是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牵引力量;产品公司的发展是当前国内外大环境与大形势下的当务之急,需要以产品发展为核心;“晶圆代工+设计公司”模式在数字电路方面取得一定成功,而 IDM 模式更能够实现系统应用升级、产品与技术深度融合。

  值得强调的是,尽管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比重已经提升到40%,但中国晶圆制造的占比仍不到 20%,未来需着墨基础制造能力。

  功率半导体产品迭代周期长,为国内企业提供追赶期

  围绕功率半导体,李虹重点分享产品开发设计的难点,以及这一细分领域的行业特点。

  他指出,功率器件产品开发设计的难点主要在于基于系统 Know-how 能力客户开发定制化产品,同一类型的功率器件,不同下游应用场景对应不同的功率和频率要求。

  相对于其他细分领域,功率半导体呈现三大特点:

  首先,功率半导体的技术发展由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和需求增加而驱动,功率产品生命周期长。产品生命周期长也为国内企业的技术突破提供追赶期,以英飞凌 IGBT 为例,产品已升级至第七代,但诞生于 2007 年的 IGBT 仍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  IGBT 芯片技术,在英飞凌未来贡献的收入仍然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其次,功率半导体产品的市场价格受半导体行业波动影响较小,幅度小于存储芯片,逻辑等芯片。

  最后,功率半导体追求超越摩尔定律。与数字集成电路相比,仅仅追求线宽缩小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为其中涉及效能、功率密度、高压、高电流、高可靠等。

  就商业模式而言,半导体商业模式在不同细分领域存在差异。

  全球前十五家半导体公司,至少有一半仍然是 IDM 形式。具体看功率半导体,全球百亿级以上的聚焦功率半导体的公司都是以 IDM 的形式存在,比如英飞凌、安森美等。

  李虹认为,IDM 的模式门槛比较高,需要长时间的技术、客户、经验积累及大量资本投入。他也认为,IDM 应用广泛,不可或缺,所需要的工艺器件呈指数级增长。

  功率半导体的市场需求未来主要由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下游应用及双碳目标、国产替代需求带动。

  在汽车领域,传统的燃油车芯片价值大概是 300 多美元,功率半导体只占了 21%,而新能源车芯片价值达到 700 多美元,功率半导体的价值提升到 55%。李虹分享,自己最近和两家新能源汽车负责人聊天,发现他们的预期数据其实更为乐观。

  针对中国双碳目标,16 万美元投资中近 60% 功率产品有机会。

  另一个是国产替代的机会。李虹分享两项数据,功率方面,传统的 IGBT 八成仍然依靠进口,第三代半导体至少 90%~95% 主要靠国外进口。

  布局特色工艺、先进封装及第三代半导体

  演讲最后,李虹围绕特色工艺和先进封装,简要介绍了华润微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布局及成果。

  特色工艺方面,华润微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特色模拟晶圆制造平台,满足市场热点需求。公司率先推出超高压 1.0/0.8um700V BCD 工艺平台,拥有国内首条高压 SOI 工艺平台规模化生产线,国内领先的 MEMS 晶圆制造生产线,并提供国内独有特色的 200V/600V HVIC 工业平台用于电机驱动、智能功率模块等产品。

  “我们在封装领域也有很多结合功率半导体产品,包括面板级的封装、先进的 BCD 工艺。”华润微封装测试业务,包含传统 1C 封装、功率器件封装、模块封装、先进面板级封装、光耦封装、MEMS 封装等系列工艺。

  李虹特别指出,面板级扇出封装正在重庆量产,提供无焊接点、无连接材料,同时把高集成度、大功率、可靠性等结合在一起,可以较好支持第三代半导体和存储器。

  华润微电子主要聚焦在三电:电源管理、电池保护、电机驱动。此外,公司也在积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去年已经发布第三代半导体的 GBS,下个月会发布第三代半导体的 MOSFET。

  李虹总结:“华润微将内涵式发展与外部合作结合,借助润科投资基金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区域布局来看,长三角等重点在无锡和上海,成城渝双城主要看重庆。大湾区则重点布局深圳,深圳已经有三家公司,未来也会进一步布局。”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国产替代 新能源车 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