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ADI:加强与中国本土产业链生态合作,助力“双碳”目标落到实处

发布日期:2022-01-18
来源:ADI公司

【编者按】2021年,“双碳”目标的实现对经济、科技都带来巨大影响。作为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在“双碳”目标实现之路中,集成电路产业自然不能作为旁观者。过去的一年,“双碳”目标对集成电路产业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哪些领域有望获得高速增长?半导体产业链的各大厂商对于“双碳”这个新赛道都有哪些布局?日前,ADI中国产品事业部高级市场经理王星炜阐述了“双碳”目标给各垂直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ADI中国产品事业部碳中和方面的举措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ADI中国产品事业部高级市场经理 王星炜.jpg

ADI中国产品事业部高级市场经理 王星炜

Q1: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重大战略决策,绿色低碳将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贵公司在可持续发展及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有哪些总体战略、举措和计划?

ADI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近年来陆续开展了系列行动,减少自身运营的影响,并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加速技术创新支持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

为减少我们的碳足迹,ADI在2021年4月宣布推进公司气候战略,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作为实现公司净零排放发展规划的一部分,ADI加入了联合国 “企业雄心助力1.5℃限温目标行动”,并承诺设定符合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的减排目标;ADI在2020年宣布发行业内首只绿色债券,总额达4亿美元,助力持续投资创新以解决全球严峻的难题。

为再造我们的海洋与气候,ADI与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设立海洋与气候创新加速器,在海洋与气候科学、工程的交叉领域中形成新的知识和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ADI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加快技术创新,以关键技术应用助力产业进步,应对目前日益严峻的环境与气候变化挑战。 

我们认为,在中国及全球碳中和愿景下,构建一个净零碳排放的社会体系是整个社会自上而下共同努力的目标,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与清洁能源产业已跻身全球先进行列。ADI加强与中国本土产业链的生态合作,与国内头部企业一起积极参与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例如ADI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发起成立“电池全生命周期联合创新中心”,联合电池制造商、整车厂、充换电基础设施提供商、电池梯次利用厂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实现对电池的关键特性持续监测,实现更精准、安全的电池生命周期管理,为相关产业链企业协同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形成跨行业、跨学科、跨部门的产业研究平台。

我们还积极探索本地化运营的新模式,在新模式下更好地支持中国“双碳”目标。2021年ADI在中国正式注册了亚德诺投资有限公司,这是对ADI中国运营总部的升级,并专门设立了ADI中国产品事业部,将核心的研发力量部署到中国,针对本地市场定义开发产品。从此ADI中国集需求调研、产品定义、研发、市场销售与运营全方面的能力于一身,并逐步完善本地供应链与生产合作体系。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芯片成为ADI中国产品事业部的重点发展方向。2021年,由ADI中国产品事业部自主研发,面向工业储能系统市场的电池管理芯片ADBMS1818发布,目前已经被很多行业头部客户采用,用于支持新基建储能系统快速发展,多个关键应用案例已经获行业认可,这种以技术创新支持中国“双碳”发展目标的做法,更好地诠释了ADI “在中国,为中国”的长久承诺。

 

Q2:过去一年,半导体产业链是否因“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而产生变化?在需求侧有哪些主要体现?

中国“双碳”国家战略目标正在对社会各行各业带来明显的推动,半导体产业链也正在积极参与其中。以能源领域为例,国家双碳行动方案落地将加速能源结构转型,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将全面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而包括风光储能、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储能、工业储能以及家用储能等应用场景将快速落地。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2021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明确了储能发展目标,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从2020年底的3.27GW增长至2025年的30GW。 

然而,由于新能源并网必然导致电网稳定度受到影响,例如风能的季节性,太阳能日出日落的周期性,这些都会对电网带来冲击。为了把新能源更好的用起来,必须克服它的波动性,而储能系统可以实现平衡。储能系统通过电子和化学方法将电能存储在电池中,然后可以利用此能量消除功率峰值并保持电网稳定、服务电动汽车充电或在停电的情况下提供备用电源。储能系统相当于电能领域的油罐或煤炭仓库,可用于住宅和工业规模的多种应用——从调节光伏和风能到后备不间断电源支持,以及利用储能系统满足电网节点峰值负荷需求,还能使微电网或孤岛电能能自给自足。

为了最大化储能系统的工作效率获得最佳效果,负责控制平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调峰系统或者充电站能量流的能量管理系统必须非常准确地了解储能电池的电量状态(SOC)和健康状态(SOH),因此开发符合中国储能系统市场的高性能电池管理芯片必不可少。ADI就在2021年推出了适用于储能应用多单元电池堆监控器ADBMS1818,可测量多达18个串联连接的电池单元,总测量误差小于3.0 mV,非常适合于锂电池储能站的BMS系统应用。

 

Q3:以下各垂直领域,“双碳”目标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贵公司有哪些创新技术及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低碳目标?

1)汽车

汽车电气化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助力,但当前电动汽车同样面临挑战,例如如何提高续航里程、电池安全、退役电池利用等等。ADI推出的BMS产品方案,可以为电动车提供精准的电量测量及电池寿命管理,进而提高续航里程。此外,ADI从“设计一辆车”的系统角度出发,提出了无线BMS,消除了线缆带来的布线复杂和体积、重量增加,帮助汽车OEM厂商从此获得新的价值。

ADI还洞察到无线BMS蕴含着推动二手电动车产业发展的潜在价值,它可以从电池的化成、仓储就开始记录电池数据,以及行驶过程中电池的工作情况,直到电动汽车回收,解决了电动车产业面临的回收、估值的大难题,同时还促进了电池梯次利用,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ADI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发起成立“电池全生命周期联合创新中心”,着手于调研解决新能源车电池领域关键问题,并吸纳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入形成跨行业、跨学科、跨部门的产业研究平台,打造生态创新。

2)工业

全球数字经济正在加速,并不断深入与实体产业的融合,产业数字化趋势日趋明显。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成为“必选题”,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能源利用高效化则是工业迈向碳中和的首要途径和前提。ADI基于丰富全面的精密检测及驱动技术,支持变速电机在高效利用能源的基础上运行工厂生产线;ADI人工智能驱动的传感平台OtoSense可分析设备健康监测的实时信号,可以在机器发生故障之前更换非最佳运行的设备,从而提高能源效率;同时,ADI高性能低功耗传感器系列以及有线与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将与中国客户一道帮助中国工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实现工业制造的节能绿色升级。

此外,ADI为储能和电源转换市场提供完整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组合帮助设计智能、灵活、高效的系统,实现能源领域的低碳化发展趋势。例如能源云的供电和监视始于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储能系统通过在需求较低时存储能量、而在需求增加时分配能量,使得太阳能和风能成为可分派的能源,ADI 用于电池充放电的电源转换器产品非常适合太阳能逆变器和风轮机转换器。

3)其他(大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

随着新基建政策的推动,5G的加快商用,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海量数据将被挖掘,整个社会每年产生的数据量与日俱增。数据发展离不开数据中心的同步配套,与日俱增的内容流和基于云的服务支撑着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的快速增长。在算力的竞赛下,社会已经开始受益于高效数据中心驱动下的智慧生活,然而数据中心被认为是能源消耗最严重的建筑之一,根据预测,全球数据中心能耗将从 2020 年的 6700 亿度电,快速增长至 2025 年的 9500 亿度电,约占全球总用电量的 3%。减少数据中心的能耗,提高能效对于降低其环境影响至关重要。

ADI针对数据中心电源保护与转换的模块化和低噪声电源技术,采用热能工程设计,用于高密度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设备,可以帮助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密度和高可靠性、降低运营成本。

在5G网络方面,由于5G网络的能效比4G网络高90%。收发器、信号链及算法可实现网络密集化与波束成型,这二者在上述效率增益中发挥着重大作用。ADI从DC~110GHz丰富多样的微波及RF IC、数据转换器、时钟和电源器件以及不断扩充的RadioVerse无线技术和设计生态系统正在助推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

 

Q4:对2022年半导体市场发展前景有哪些预期?哪些细分市场有望受益于“双碳”目标实现而得到爆发式增长?

如前面提到,国家“双碳”行动方案落地将加速能源结构转型,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将全面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储能应用带来机遇,包括风光储能、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储能、工业储能以及家用储能等应用场景将快速落地。巨大的产业应用落地将带来锂离子电池相关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机遇,例如太阳能逆变器和风轮机转换器等半导体应用需求将随之而增,储能中锂电池BMS应用将直接受益,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大量部署将带来充电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机遇。

 

Q5:贵司2022年将有哪些新的发展举措?在哪些领域会推出令用户期待的创新产品、活动?

2022年中国也进入全力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阶段,可再生能源产业将持续快速发展,ADI 中国产品产品事业部将基于对电池管理技术的积累,继续推出下一代针对可再生能源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应用的半导体产品路线和应用服务支持平台,我们将针对中国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完善的硬件、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将助力“双碳”目标落到实处。

AETweidian.jpg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ADI 双碳 汽车 工业 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