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立讯精密:目前没有赴美投资建厂计划!

发布日期:2025-04-11
来源:芯智讯

5.jpg

4月9日,路透社报道称,在回应立讯精密关于在北美为自动化程度很高的产品提供一些服务的可能性的询问时,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在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互动交流电话会议当中透露,如果客户有商业保证并且立讯精密能够进行良好的评估,不排除将某些产品本地化生产以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基于该报道,一些读者误解为“立讯精密计划到美国建厂”。

然而实际上,不仅原文报道所表达的意思并非是“立讯精密考虑赴美建厂”,立讯精密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也显示,立讯精密在回应关于“未来制造业流回到美国的可能性如何?”时表示,“汽车产业,我们早已在北美附近布局,受关税影响较小;通信产业两三年前就有增加布局在墨西哥和越南,并且需求量不像消费电子体量那么大,受波及也较小。当然,有部份汽车和通讯客户希望公司在美国对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产品提供服务,公司会在要求商业保障的前提下,从长远发展和安全性考虑。”

4月10日午间,针对投资者关于“据媒体报道,公司召开电话会议提到计划在美国投资建厂”的提问,立讯精密在互动平台回复称,公司目前没有相关计划。也就是说,目前立讯精密无赴美建厂计划。

立讯精密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的问答

1、目前美国对全球其他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加征关税,这对公司有哪些影响,公司有哪些应对措施?

答:在 4 月 2 号之前大家就关心关税对公司这类硬件公司的影响。此前认为影响不大,但没预估到针对中国的关税会这么高。不过性质一样,公司国内制造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成品出口到美国,这部分略有影响。公司会观察未来关税落地情况,相信客户会要求将这部分出口美国的产品移到相对关税比中国低的地方,这会带来一些挑战。

2、公司较大的海外客户目前有什么措施规划?

答:无论是海外大大小小的客户,还是类似公司这样的企业,都在努力跟当地政府沟通,传递对产业链比较健康的声音。同时,很多企业和客户都在做沙盘推演。

3、关税之后需把一些成品移到关税较低地区,公司在印度、越南、墨西哥、巴西等地的产能规划后续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各个国家会做哪些产品,目前是否有规划?

答:除非越南的关税比其他国家地区高很多,否则消费电子过去多年大部分在越南的产能再转移出去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多年来中国硬件企业产能出海,越南在物理边界连接、物流、产业链和人才累积等方面有优势,越南政府招商引资和支持企业的政策也比较成熟,打破现有格局将会徒增品牌方的成本。公司在东南亚其他国家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地的工厂,能看到这些地方产业链还不是很成熟,物流和产业链支持不是非常理想,转移可能性不大。

4、印度后面的扩产目标和产能规划是否与大客户有沟通,后续如何考虑这方面问题?

答:整体来讲,基于目前公司既有产能合理利用的考虑,公司消费电子海外扩充计划会优先考虑东南亚。

5、增加的关税成本是否会由供应链客户和终端消费者共同承担,若承担,比例大概是怎样的?

答:一直以来,按照常规贸易规则,所有硬件制造厂商都不会承担关税、物流、仓储等成本,这些不是硬件供应商需要考虑的。客户一直以来都会协同供应商提升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选择更合适的合作伙伴。过往遇到关税问题,都没有出现客户让供应商承担关税的情况。

6、消费电子行业的竞争格局是否会因关税问题发生改变,台系、美系供应链的竞争优势是否会受影响?

答:我不认为格局会因此发生变化,地缘政治挑战环境并非现在才出现,若要变化早就变了。长期来看,终端客户进口美国的产品若有增量产能,可能不会过于集中在越南,会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布局,也可能将部分自动化程度高、价值高的模组产品留在美国生产。但供应链格局主要还是取决于企业竞争力。

7、这次关税与 2018 年相比,在感受上有什么较大差异,具体在哪些方面有差异?

答:现在是不确定性的关税政策,睡一觉起来可能就有加税情况,大家应以观望为主。现在和以前不太一样,以前相对波动没这么多,目前还不到定性的时候。

8、这一波加征关税是否会让客户希望在印度、墨西哥、巴西做产能规划?

答:消费电子产业链较长,涉及多级材料厂商,良好的产业链生态、物流运输、工艺和人才支持都很重要。目前来看,越南作为生产制造基地的大环境不会有太大变化。

9、从更广的角度判断,未来制造业流回到美国的可能性如何?

答:各国为自身利益而提出制造业回流目标很正常,但美国是否具备相关条件是较大的考量,这不只是人才、人力及成本的问题,还涉及非常长的产业链构成。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类似半导体、集成模组等,也许有可能回流;但产业链条很长、需快速应变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回流非常难。汽车产业,我们早已在北美附近布局,受关税影响较小;通信产业两三年前就有增加布局在墨西哥和越南,并且需求量不像消费电子体量那么大,受波及也较小。当然,有部份汽车和通讯客户希望公司在美国对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产品提供服务,公司会在要求商业保障的前提下,从长远发展和安全性考虑。

10、公司过往应对关税变动有哪些历史经验,对此次应对是否有帮助?

答:目前供应链环境下,消费电子的模组零组件在中国保留较多,越南能满足大部分出美国量的需求,从关税角度看,大家布局的竞争格局基本无差异。无论未来有无增量,若关税差异达到客户不能接受的程度,转移压力是平均传导的,不是立讯一家面对。

11、排除越南和中国,如果客户需要在其他低关税地方建立产能,且公司已有厂,最快多久能完成 产线并投产?

答:应该 1 年到 1 年半。

12、韩系客户在美国市场受到的关税影响是否与大客户类似?

大客户在申请豁免时是否更有优势? 若都不能豁免,向消费者转嫁成本时,大客户在美国本土相比韩系客户是否更有优势?

答:从目前趋势看,制度上不存在身份的差别对待。


官方订阅.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立讯精密 先进封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