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摩根大通预测OpenAI未来四年将烧掉460亿美元

发布日期:2025-07-22
来源:极客网

7月22日 当摩根大通将 OpenAI 纳入研究视野时,这家 AI 巨头的商业前景露出了残酷真相:未来四年将烧掉 460 亿美元(约 3300 亿元人民币),盈利节点推迟至 2029 年。这场看似风光的 AI 革命背后,是烧钱速度与盈利周期的严重错配,正不断拷问投资者的耐心底线。


千亿烧钱黑洞:人才与算力的双重吞噬

OpenAI 的现金消耗主要来自两大 "吞金兽":人才和算力。

在人才争夺战场,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的挖角攻势尤为猛烈,其首批 10 名核心员工中 7 人来自 OpenAI,行业流传的 "亿元年薪" 并非夸张,顶尖 AI 研究员的薪酬已炒至传统科技岗位的 5-10 倍。摩根大通研报直言,人才军备竞赛正让 OpenAI 的人力成本以每年 30% 的速度攀升。

更庞大的支出在于算力基建。为训练下一代大模型,OpenAI 需持续投入数据中心、AI 芯片等重资产。此前与甲骨文签下的三年期协议,每年支付超 300 亿美元,相当于当前年收入预期的三倍。这种 "先烧钱后变现" 的模式,使其年度亏损已达数十亿美元,而摩根大通预测的 460 亿烧钱规模,意味着未来四年亏损还将持续扩大。

盈利曙光遥远:2029 年目标背后的不确定性

尽管 OpenAI 估值已跻身全球初创企业前列,但其盈利路径仍模糊不清。

摩根大通虽看好其主导 7000 亿美元 AI 市场的潜力,但也指出核心挑战:当前主要收入来源依赖 API 调用和企业定制服务,而消费级产品 ChatGPT 的商业化仍在探索中,广告变现和付费订阅的增长速度,远跟不上烧钱节奏。

更关键的是,2029 年的盈利预期建立在多重假设之上,包括用户规模需从当前的数亿级增至数十亿,企业付费率需提升至 30% 以上,同时算力成本需下降 50%。但行业竞争正不断加码,谷歌、微软等巨头均在 AI 领域重兵布局,OpenAI 能否在未来四年维持技术领先性,将直接决定盈利目标能否实现。

总体来看,从软银 300 亿美元的豪赌,到摩根大通的谨慎预判,OpenAI 的故事或许正在改写科技行业的估值逻辑:当 AI 的技术突破速度跟不上资本消耗速度,曾经狂热的市场终将回归冷静。对于 OpenAI 而言,接下来的四年不仅是技术攻坚,更是一场与现金流赛跑的生存之战。


Magazine.Subscription.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OpenAI 人工智能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