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国有农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罗先雍1,3,蔡德利1,翟瑞常1
发布日期:2009-07-23

    摘 要:通过对黑龙江省850农场土地承包经营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设计并建立了基于B/S模式的国有农场土地承包经营信息系统" title="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将为企业(农场)从业人员提供合同信息的查询、法律和法规的浏览等服务,为企业信息中心管理员和企业数据库管理员提供信息录入、修改、查询、统计、审批权限等服务。结果表明,国有农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农场土地经营管理效率,为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信息系统;B/S;ERP

 

    随着国有农场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加快,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受到更大的重视。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农业信息化[1],而要实现农业信息化就离不开农业信息技术,这其中就包括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是当今企业信息现代化的重要手段[2],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内、外部之间存在的关系链条的信息共享。文章运用ERP理念设计并建立了国有农场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讨论它的一个子系统——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黑龙江省850农场位于虎林市境内,北依完达山南麓、南傍穆棱河畔,地处著名的三江平原。场域面积520.75km2,耕地31 201.6 km2,林地9 000 km2,草原牧地113.4 km2,水面33.3 km2。全场总人口1.5万,下设13个管理区及16个工商运建服企业。850农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工作十分繁重,传统的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土地管理工作,所以建立便捷、高效的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十分必要。
1 需求分析
    国有农场由于体制和生产结构有别于农村,因此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也有其独特性。通过对黑龙江省850农场土地承包经营工作的调查以及与相关技术人员的讨论,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分析得出以下需解决的问题:
    (1)信息系统需符合农场实际土地承包操作流程,不能违背相关的法律、法规;
    (2)系统应涵盖土地承包的完整信息,设计界面友好,便于用户操作;
    (3)能便捷、高效地采集土地承包相关信息,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数据库管理;
    (4)开发基于B/S架构的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数据库管理员节省时间和资源,使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工作更加便捷。
2  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ASP.NET设计界面,以C#、JavaScrip为开发语言,后台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管理,Web应用程序运行在Windows 2003 Server上。
2.1 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B/S三层架构模式(见图1),与传统的C/S模式相比,B/S架构模式具有诸多优点[3]。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客户端不用安装应用软件,只需要安装浏览器(如IE、Maxthon等),通过在线农场主页(www.onfarm.com.cn)链接到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主界面,界面操作简单,易于不同用户操作。
    (2)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基于ERP理念实行信息共享,主要体现在统一格式的数据库和数据库访问组件的共享。
    (3)Web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升级与维护在服务器端进行,减轻了客户端的成本。

 


2.2 系统功能
    系统基于Web技术将系统功能模块细化,通过业务逻辑组件直接调用数据库实现相应的功能。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包括两部分:共享功能部分,包括用户管理、企业机构管理、地块管理;非共享功能部分,包括合同管理、信息输出、系统安全与维护。
2.2.1 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包括新用户注册、登陆管理,用户角色与权限,如表1所示。普通用户(“企业信息中心管理员”和“企业数据库管理员”以外的用户)注册的前提是所属企业(国有农场、家庭农场等)必须注册,并且注册企业数据库管理员(管理本企业的机构、人员、地块等),普通用户的注册申请需等待企业数据库管理员的审批。已注册用户通过登陆方可进入系统。企业数据库管理员进入管理员界面后,可以对本企业的人员、地块等信息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2.2.2 企业机构管理
    企业注册成功后意味着企业顶级节点建立,“企业信息中心管理员”和“企业数据库管理员”可以添加下属企业及企业属性,同时可以修改和删除企业及属性,但不能删除顶级企业节点。
2.2.3 地块管理
    地块是具有固定位置、明确边界、可辨认同类属性的基本空间单元[4]。例如农场(企业)管理的农田、林地、草地、荒地、池塘、水面、道路、场院、机务区、棚区、畜牧区、居民区等。“企业信息中心管理员”和“企业数据库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和删除地块。由于人工开沟挖渠等原因致使地块形状经常发生变化,企业可以为地块添加下级地块,例如1#地块可以添加1#-1、1#-2等。土地分类严格按照2007年8月10日发行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执行。
2.2.4 合同管理
    主要包括登记承包合同、修改承包合同、删除承包合同、查询承包情况。
    由于在土地承包期内可能发生土地流转情况,承包合同应该重新登记,原则上除承包乙方以及其人员信息修改外,其他合同信息在当年内不能修改,例如承包作物、承包费等属性。新旧合同在规定时间内(例如一周)同时存在,如发生其他情况(例如发现当事人违规操作),可以取消合同,逾期新合同正式代替旧合同。
    其中查询功能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1个企业的土地发包情况
    在当前企业节点查询页面,通过DownDropList控件可以查询各年度发包的地块、地块面积,目前还有多少没有发包等信息。
    (2)1个从业人员的承包情况
    通过数据绑定可以查询承包人各年度承包的地块、地块面积、承包费等信息。
    (3)1块地的发包情况
    可以查询一块地各年度承包情况,包括承包人及其对应的承包信息等。
    (4)同种承包作物的相关情况
    可以查询到同一种承包作物的地块面积、承包费用等信息。
2.2.5 信息输出
    可以将各节点单位(农场、管理区和居民组)按照实际需要汇总报表,例如可以生成承包人员统计表、已发包地块信息统计表、未发包地块信息统计表、某年度发包地块信息统计表、某年度+某年度发包地块信息统计表、水稻承包地块信息统计表等,并可打印输出。
2.2.6 系统安全与维护
    为了保证土地承包数据的安全性,建立用户角色与权限表,针对不同的用户赋予不同的数据操作权限,例如农户只能浏览、录入自己的土地承包信息,没有审批权限;一处管理区管理员不能修改、审批、删除其他管理区的土地承包信息,但对下属单位(1队、2队)具有修改、审批、删除等权限。除此之外,还要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备份,以避免因工作失误或不可预见因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3 数据建模
    系统采用实体-关系E-R(Entity-Relationship)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库逻辑模型。按哲学观点,一个客观事物总是可分的,可以分成单元、元素或下一个层次的事物,这些单元、元素、下一层次事物是一种客观实在并构成客观事物的内在因素活动,称这些客观实在为实体[5]。在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实体有企业(农场)、地块、人员、承包合同、承包作物、用户等。对实体的关系描述有3种,即“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对于这3种数据关系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均有涉及。例如企业与法人姓名、人员与身份证号等就是“一对一”关系;人员与承包合同、地类名与地块名等就是“一对多”关系;地块与承包合同、地块与承包作物等就是“多对多”关系。
    系统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后台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区别于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地方在于,关系数据库只用关系表这种数据结构来表示实体[6]。根据功能设计了二维的关系数据表,包括Enterprises(企业表)、Croplands(地块表)、Employees(人员表)、Users(用户表)、Contracts(合同表)、ContractLands(合同明细表)。作为农业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数据表中除Contracts、ContractLands和ContractCrops外,其余各表均与其他子系统共享。利用MS Visio 2003绘制的E-R模型图如图2所示。

 


2.4 系统界面
    系统登录前需注册,不同的用户选择对应的注册类型,注册成功后登陆系统,并且可以修改密码,如图3和图4所示。

 

 

 

    登陆成功后可以录入承包合同,等待上级节点企业数据库管理员审批,如图5所示。

 


    根据不同的用户权限可以查询不同的内容,并且可以约束查询条件,例如本年度签约、近2年签约、本年度有效近3年有效等,如图6所示。

 


    本系统已经试运行,用户反映良好,实现了设计的系统功能,并且提出了一些中恳的意见。土地承包合同的数据安全关系着企业(农场)与承包户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利用网络安全技术建立信息安全体系来保障数据库的安全。这也是系统今后需完善的地方。
    总之,基于B/S结构的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系统易被企业(农场)及承包户接受,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郑国清,尹红征,段韶芬.论农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业[J].河南农业科学,2004,(11):39-42.
[2] 台湾中大管理学院ERP中心.ERP企业资源计划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3] PETER C. The entity-relationship model—toward a unified view of data [J].ACM Transactions on Database Systems,1976,1(3):9-36.
[4] 翟晓芳.地块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
[5] 林欣,王宁.基于实体-关系-问题建模体系的高校信息资源整合模型[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362-389.
[6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管理信息系统 B/S 关系数据库 管理系统 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