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锂硫电池研究再获突破

发布日期:2017-06-15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发展了一种在三维多孔碳(3D PGC)结构中原位制备并负载硫的新方法,硫在保持纳米分散的前提下,负载量达到90%,创造了硫的最高负载量纪录,电极初始比容量高达1382 mAh g-1;硫的原位负载还形成碳硫键,显著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经过1000次循环后,平均每次循环的容量衰减仅为0.039%,达到了当前的最高循环稳定性。因此,这一材料在提高硫的负载及利用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电极材料3D S@PGC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开拓了新思路。此前,南京工业大学和新加坡高校合作,改良锂硫电池,使得其使用周期可提高至800次,续航里程至少600公里。

2016031109301943595.JPG

  业内表示,随着锂硫电池重要技术相继获得突破,尤其是海内外各大汽车厂商不断加大对锂电池投入,其产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据估算,未来5年全球锂电池及相关产业每年市场总规模将达到3.1万亿元。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锂硫电池前景广阔。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6;邮箱:aet@chinaaet.com。
锂硫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