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非网 3 月 24 日讯,“重大事件往往催生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为了确保我们国家 5G 发展在全球的领先优势,我们要坚持既定的目标去发展 5G、建设 5G。”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王江舟院士有一个担心,就是 5G 发展速度会不会因为疫情而受到影响。
不过,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和办公、红外热成像测温、5G+云直播、5G 网联无人机、自动化工厂等,在疫情期间,一系列的 5G 应用场景出现(通信世界网),使一直以来还没有实现应用落地的 5G 技术忽然间放出异彩,让人不得不对其所具备的发展潜力刮目相看。
从国家层面来看,3 月初几次会议均提出要加快发展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而各地政府也纷纷推出政策,公布 2020 年 5G 发展目标,“新基建”一词火了。
对于 5G 发展受阻的担忧似乎没有必要。注意到这个形势的王江舟转而相信,疫情非但不大可能打乱发展,反而能够推动 5G 落地。
王江舟从事通信研究三十多年。英国皇家工程院的官网中介绍,他在从 2G 到 5G 的几代移动通信工程技术发展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开创性研究——在无线移动通信中的信号检测和多址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在全球通信行业中被广泛采用。
如今,王江舟和他的团队已经开始 6G 的研究工作,他们与国内的政府部门及科研机构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中国舆论很是操心英国,一度为他们提出的“群体免疫”说法而感到不可思议,以为疫情中的英国情形该当是多么十万火急,但王江舟告诉记者,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周边英国人表现相对平静,政府没有下令封城。
王江舟表示:我本人一直在做 5G 方面的研究,5G 具有高带宽、低时延、大容量的特点,在疫情防控中确实有很多新的应用场景,比如说 5G 高清视频方面,5G+远程会诊、远程查房、5G+无人机,还有远程医疗。比如说现在很多学校都不开学了,都是通过远程教育。很多的雇员在家里上班,有远程办公。这也就使 5G 技术的优势显现出来了。
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核心驱动,5G 太重要了。它在各个垂直行业会有很多的应用,也会培育出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说以后的 5G 能够满足自动驾驶、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无人机、机器人等应用,它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通信技术,而会变成基础设施。所以我也同意这样一种看法:以前大家觉得 5G 技术虽然好,但不知道它应用场景和潜力在哪里。这次疫情发生之后,很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它在中国的落地,大家也能够发现它的很多可应用的空间。
国外现在也是处于初期阶段,我们参加了多个研究项目,有欧盟的项目,也有英国的项目,我认为相关的应用可能还要等几年。拿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从发展到成熟需要 10 年时间来看,大致都有这么一个阶段,技术刚开始不是很成熟,只能够解决一些初步的应用。慢慢提升到后面,就会满足更多的应用,因为后期网络速度更高了。
5G 技术也是,可能前 5 年的应用场景会少一些,随着技术慢慢完善、网络速度提升、容量增加,到后 5 年,应用场景会更多一些,也就是说很多的应用场景可能要到后 5 年才会有。
另外,5G 面临的具体挑战还是很多的,第一个就是大规模天线规格的局限性,5G 基站要采用大规模的天线阵,不是像现在几个,是需要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天线,能够快速准确地捕捉多个终端用户的信号,还要考虑如何降低基站接收终端反馈信号的功耗、能耗问题。大规模天线的信号波束形成后,要把像激光那样很窄的波束传出去,现在的算法还比较复杂。当天线数成倍增长的时候,信号处理上的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时延增加,就会导致很多业务不能进行,因为 5G 很多的应用场景都是低时延的场景。怎么简化复杂的算法,怎么进行资源调度,怎么优化网络,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大区域覆盖问题,在人口很密集的地方,5G 难以做到密集覆盖,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有些地方建 5G 的基站,覆盖的面比较宽,网络的延迟就会比较大。传输时间长了,应用上就会产生问题。
还有一个,在很多地方 4G 跟 5G 的网络是混用的,夹在一块,就会产生两个系统的转换问题。另外,各个大区和小区之间的多信号相互干扰、城市光纤网络的统一性差造成延迟、低频段微波和高频率毫米波的频率如何共存,这都是后面要解决的问题。
人工智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像谷歌的阿尔法狗下围棋,采用人工智能的办法,它的数据库里有几千万个棋谱,根据这个数据来训练、挖掘,寻找最佳的下法,所以机器下围棋不会犯错,人难以下过机器。
5G+人工智能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比方说天线阵的信道信息提取,与用户数和天线数呈指数增长,非常复杂。我们可以采用人工智能的办法,从先验知识中通过机器学习来训练,简化天线阵的信道信息提取。
人工智能和 5G 融合的研究,我们在这方面也在做,这是比较新的探索。我的一个看法是,人工智能可能 5G 能够用一点,但是到以后的 6G 就非常非常重要,就能广泛应用。
对于国内外 5G 技术对比,王江舟表示:亚洲的中、日、韩三个国家,提供 5G 商用服务都是很早的,都在积极推动,我觉得三国同属于第一梯队,欧洲跟美国,稍微晚了那么一点点。这是一个方面。
更主要的领跑核心是在标准化上面。现在全球就一个标准,谁唱主角、谁牵头,很重要。中国在 5G 国际标准化制定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际通信行业标准化组织 3GPP 中,国内很多企业都在参与,像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华为、中兴,OPPO 等。在大的标准里面,还有很多子标准。每家企业都可以在子标准中提出技术方案,中国的企业对国际化的标准制定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全球的标准只有一个,你能不能主导就很重要了。现在的 5G 国际标准中,就有很多来自中国的提案。
如果你提出的方案得到通过,变成正式的全球标准的一部分,你就有了技术优势,因为你有了相应的专利,你就能领先和主导。通俗来讲就是这样。
美国在 5G 方面推动的确慢了一点,政府投入比较少,也没有什么设备商,两大服务商比如说 AT&T、Verizon,也不像中国移动那么积极进取,比较被动。最积极的可能就是一个高通公司。像苹果手机作为终端商,他们就是把手机做得很好,但是对于网络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参与得比较少。所以他们不在第一梯队,这跟整个国家的大环境可能有一定关系,他们原来在国家层面就重视不够。
当他们发现这个问题,也在发力,现在美国本土有一种玩笑式的说法,说他们 5G 不搞了,直接就跳到 6G 去了。
当然,美国整体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底子还是很厚的。涉及到 5G 技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到方方面面的芯片,在这上面,中国跟世界一流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为最后我们要做 5G 的设备,比如核心网络的管理系统,需要计算芯片,也需要存储芯片,基站设备需要专用的管理控制芯片,手机也需要计算芯片、感应芯片。目前来讲,绝大部分芯片基本上是美国企业垄断的,他们在称霸世界。也就是说,我们中国在 5G 手机、通信系统设备方面的研发能力都很强,但是最基础和最基本的芯片技术,还是握在美国手中,国内还需要加把劲。
我不知道美国在 5G 上怎么能实现赶超,因为 5G 现在的全球标准就一个,不可能再改,美国也不可能自己另搞一个标准。在这个前提下,想要赶超,好像实现的可能性比较小。
中国可能会在 5G 会领先一段时间,还有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做得不错。关键的因素还是因为中国企业有很多的被批准的标准提案。现在中国在 5G 标准里面被批准的标准提案总数是全球第一,而中国移动又是拥有被批准的标准提案最多的一家企业。中国整个科研水平已经相当不错,跟国家整体的强盛是有关系的,技术创新,参与企业多,所以人多马壮。
华为在英国占的市场份额是第一,英国的几大运营商中,都在用华为的技术跟产品,尤其是 Vodafone(沃达丰),他们最大的设备提供商就是华为,华为给他们提供很多的移动设备。在 4G 移动通信中,华为在英国已经占有很大的份额,包括了设备和核心网。
因为华为的产品跟其他设备商比,价钱便宜,性能又比较好,服务又好,所以获得英国的运营商青睐。相对其他的国家,英国比较温和,他们更注重哪个产品好不好,是不是物美价廉。
在当前的国际政经环境下,英国企业还是喜欢华为,我们跟几家运营商都有打交道和合作,能够感受到这一点。他们公开讲过,华为能从端对端提供服务,能提供完整的一个解决方案。
当然,现在英国也是迫于某些方面的压力,比如说 5G 核心网,英国政府已经决定不能用华为。但是其他的部分,比如说射频部分、天线部分,不涉及到核心网,只涉及到无线通信这部分,可以继续采用华为的设备,所以我觉得华为在英国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