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应用

基于视频内容特征值的VVC码率控制算法

作者:余东航,李 强,聂 骏
发布日期:2021-12-01
来源:2021年电子技术应用第12期

0 引言

    多功能视频编码(Versatile Video Coding,VVC)是由ISO/IEC的MPEG和ITU-T的VCEG联合制定,于2020年7月正式发布的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与以前标准相比,VVC具有更高的压缩性能和通用性,可应用于高清和超高清视频、360°全向视频、高动态视频范围和广色域、沉浸式媒体等多种应用场景。

    VVC码率控制算法仍沿用了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中的R-λ模型[1]。基于该模型的码率控制算法具有控制效果好、比特波动小的优点,但对局部纹理复杂边缘轮廓显著的视频,最大编码单元(Largest Coding Unit,LCU)层的比特分配并不准确,导致峰值信噪比有所损失。针对该模型码率控制算法的不足,文献[2]和[3]以LCU层的梯度值衡量编码区域的复杂度,用于指导R-λ模型中LCU的比特分配,提升了R-λ模型的性能;文献[4]对LCU层编码模型参数做偏差修正处理,重新计算更新待编码LCU的权重分配,提升了LCU层的比特精确度;文献[5]根据视频帧间相关性,参考前一帧R-λ模型更新后计算得到的比特数预测待编码帧的复杂度,提高了视频编码质量;文献[6]将I帧消耗大量比特的影响分摊到整个序列,从而改进了前几个图像组(Group of Pictures,GOP)比特分配量,并在GOP编码过程中根据实际消耗的比特不断更新帧层的λ参数,提高了后续帧的比特分配精确度。




本文详细内容请下载:http://www.chinaaet.com/resource/share/2000003878




作者信息:

余东航,李  强,聂  骏

(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400065)




wd.jpg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多功能视频编码 码率控制 灰度共生矩阵 R-λ模型 比特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