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应用

面向微服务架构的煤矿生产监控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作者:王磊1,黄晴2,3,尚伟栋1,苌延辉1,张晓霞2,3
发布日期:2024-01-26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

0 引言

随着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推进,煤炭行业不断加大“两化”融合的投入,基于传统架构的煤矿生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煤矿信息化能力[1-2],但数据采集仍处于单系统运行模式,业务与模块的耦合度仍相对较低。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国家提出采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矿山赋能的智能化基础设施,通过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微服务运行方式解决矿井生产系统单系统数据采集运行可靠性差、各业务子系统烟囱式孤岛运行等问题,为推动煤矿“统一标准、互联互通、业务重构、系统优化”提供解决方案[3-5],提高煤矿智能化生产监控水平,以新一代信息化手段实现煤矿“无人则安”的安全生产发展理念。

数据采集问题是推动煤炭行业智能化的关键环节,众多学者和企业对此开展了研究与实践。贺耀宜[6]等提出采用OID编码技术实现煤矿设备的对象标志方案,实现设备统一数据编码;采用主备方式采集设备数据,主链路正常时,备链路仅保持连接而不传数据,同时对路由协议进行优化,实现路由自发现和故障自恢复,从而保证链路的稳定可靠。孟光伟[7]提出了数据采集平台提供统一的SDK,让应用通过SDK编码获取采集数据进行可视化。李国民等[8]提出将协议封装为驱动动态链接库(Dynamic Link Library,DLL),通过采用单体进程开辟多线程加载适配协议驱动的方式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采集。杜毅博等[9]提出自己的设备编码规则,便于后期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关联分析;提出应用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调用Restful和RPC协议,研发定制化数据报表系统实现应用界面与业务逻辑的数据快速展示。


本文详细内容请下载:https://www.chinaaet.com/resource/share/2000005802


作者信息

王磊1,黄晴2,3,尚伟栋1,苌延辉1,张晓霞2,3

(1.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晋城 048016;2.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矿山大数据研究院,北京 100000;
3.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weidian.jpg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服务 工业互联网平台 单系统 RestfulAPI 前后端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