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应用

宽带多波束星载相控阵天线技术

作者:何凌云,梁宇宏
发布日期:2024-06-24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

引言

卫星互联网最早可追溯到1987年摩托罗拉公司发布的铱星(Iridium)计划,至今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2000年,以铱星和全球星(Globalstar)等星座计划为代表,主要提供语音、低速数据、物联网等服务。

2000年~2016年,以新一代铱星、全球星和轨道通等星座计划为代表,主要定位是对地面通信系统的补充和延伸。

2016年至今,开始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本阶段以星链(Starlink)、一网(OneWeb)以及中国星网等星座计划为代表,也称为卫星互联网时代[1-5],开始与地面通信系统进行更多的交互和发展。为了应对高通量的需求,星地传输的工作频段也进一步提高。

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是由国家主导研制的全球覆盖低轨卫星通信系统,未来将建设形成高、低轨卫星协同的卫星互联网发展布局,使其具备全球覆盖的通信网络服务能力,成为全球卫星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

卫星互联网系统主要由空间系统、地面系统以及应用系统3个部分组成。空间系统指各轨道卫星;地面系统包含运控中心、信关站、测控网等;应用系统又包含用户终端、服务云等,如图1所示。


本文详细内容请下载:

https://www.chinaaet.com/resource/share/2000006035


作者信息:

何凌云,梁宇宏

(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36)


Magazine.Subscription.jpg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宽带 多波束 星载相控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