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应用

Ku频段小型化气密型功放组件研究

作者:赵鹏
发布日期:2025-07-22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

引言

功率放大器是在微波毫米波发射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的关键组件,特别是在航天测控、卫星通信、电子对抗等高精尖领域,对功率放大器的小型化以及大功率输出有着较高的需求。近年来,基于氮化镓(GaN)的固态功率放大器(SSPA)因其高功率密度、宽频带特性及优异的热稳定性,已成为微波毫米波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升输出功率、优化线性度及散热效率等方面。

在高功率合成技术上,目前普遍采用多片GaN芯片通过微带Gysel功分器与波导网络合成,实现了Ku波段超过850 W连续波输出功率,但需依赖复杂的散热系统(如强制风冷+热管散热器)以应对高热流密度,导致体积较大。在线性化技术上,射频预失真技术被广泛用于改善GaN功放的非线性特性,如某研究将三阶互调(IMD3)优化至-32 dBc,但需额外电路补偿,增加了设计复杂度[1]。

在小型化设计上,通过优化电路布局和封装技术,实现了50~200 W的紧凑型功放,但其工作频段和功率容量仍受限于传统砷化镓(GaAs)或早期GaN器件的性能[2-3]。在环境适应性上,现有方案多采用主动散热(如风冷)或开放式结构,虽能保障散热效率,但在盐雾、气压变化等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不足,限制了其在航空航天等严苛场景的应用[1]。

本文阐述了一种适用于Ku波段的高效率、小型化气密型固态功放组件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通过两级级联架构(前级驱动+末级合成)和紧凑波导功分网络,仅需少量GaN芯片即实现超过120 W连续波输出,体积缩减至140 mm×140 mm×45 mm(重量<0.8 kg),功率密度较同类产品提升约40%[1,3-4]。

在13~15 GHz频段内,该功放组件增益达40 dB以上,在线性度方面,通过集成自适应偏置电路,无需外接预失真模块即可实现IMD3≤-30 dBc,简化了系统架构。

传统方案采用强制风冷散热,需动态调节风扇转速以控制温度,存在噪声大、密封性差的问题。本组件采用气密封装设计,结合高效热沉材料,可抵御盐雾、高湿及气压波动,可靠性适用于卫星通信等极端环境[5]。

该设计在功率密度、环境适应性及集成度方面突破了现有GaN功放的局限,为Ku波段高可靠通信系统提供了更优解决方案。随着5G毫米波与卫星互联网的普及,此类小型化、高性能功放组件有望在军民融合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详细内容请下载:

https://www.chinaaet.com/resource/share/2000006587


作者信息:

赵鹏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36)


Magazine.Subscription.jpg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Ku频段 小型化 气密型 固态功放